近期,由中国国际可持续交通创新知识中心(GSTIKC)举办的中欧跨里海直达快运国际研讨会(2025)在京召开。中国交通运输部副部长李扬、IRU秘书长翁贝托·德·布雷托、来自中国及通道沿线相关政府部门、机构,TIR运输企业及相关企业的代表出席。
会上,相关政府部门及TIR运输企业分享了在跨里海TIR运输领域的探索及成果,以及TIR为供应链上下游企业带来的切实便利:
山东省交通运输厅:
“2024年,在交通运输部统一部署下,我省企业参与中欧跨里海直达快运开通仪式(中国-阿塞拜疆)和中国-土耳其锂电池跨境运输,采用公路、海运联运,10天左右抵达欧洲,开辟了新的便捷通道;并开通经喀什至中亚、经乌鲁木齐至莫斯科公铁联运线路,实现‘不换箱、不开箱、一单到底、一箱出境’,进一步提升国际供应链韧性和稳定性。”
“目前,我省共有64家TIR持证企业,已实现俄罗斯、白俄罗斯、土耳其、阿塞拜疆、格鲁吉亚、中亚五国、蒙古等国家‘一证通达’。”
“下一步,我省将持续拓展国际运输通道,提升开放合作水平,促进海、陆、空、铁高水平互联互通。”
吉林省交通运输厅:
“2024年5月开展的中欧直达快运跨里海测试运输,自霍尔果斯口岸出境抵达第比利斯耗时共10天,相较中欧班列西安发车抵达巴库港平均18-24天的运输周期(不含集货时间),在时效性上更具优势。”
“近年来,我省着力发展中欧公路直达运输,已累计培育15家TIR证持证人,中欧公路直达运输线路已直通至俄罗斯、白俄罗斯,哈萨克斯坦、格鲁吉亚等亚欧国家,成功助力红旗轿车、长白山人参、机械设备、服装百货等“吉车吉货”走向世界。”
“下一步,我们将推动中欧跨里海直达快运常态化运行,持续拓展国际道路运输线路,推动交通物流降本提质增效。”
郑州航空港区管委会:
“截至目前,郑州航空港区已集聚国内外TIR持证企业25家,构建起覆盖俄罗斯、中亚、高加索等国家地区的TIR跨境运输网络,先后完成大件运输、冷链运输、鲜切花、TIR重卡运输等‘全国首创’,并于今年6月成功打通‘跨境电商9610+TIR’创新链路。”
“郑州航空港区愿与全球伙伴携手,共同书写中欧跨里海新篇章,为全球物流行业可持续发展注入新的活力。”
华鹏飞:
“跨里海通道的畅通对中国商品尤其是新能源、消费电子等‘带电产品’的出海至关重要。华鹏飞先行先试,于今年成为IRU会员,并成为大湾区首家投入TIR车辆的企业。近期,公司与哈萨克斯坦相关方达成合作,进一步提升跨里海运输时效,可将大湾区及全中国到欧洲的货运周期从45-60天压缩至20天左右,为客户产品出海提供更高效率更低成本的物流服务。”
“未来,华鹏飞将持续携手合作伙伴,加大在里海快速通道上的投入,保障中国与欧亚大陆供应链的安全高效,促进‘一带一路’沿线国家和欧盟各国与中国经济的快速互联互通。”
新快线国际物流:
“从我们实践运输来看,跨里海运输,借助多式联运模式,从中国到欧洲部分内陆城市仅需20天左右,而传统海运线路,运输时间往往需要40天甚至更久。跨里海运输这不仅大大提高了我们货物的周转速度,让产品能够更快地进入欧洲市场、抢占先机,还降低了货物在途时间过长带来的不确定性风险,为货物运输提供了可靠的备选方案。”
“我们对中欧跨里海运输的发展充满信心,也将持续加大在跨里海运输领域的投入,进一步优化物流网络布局。同时,积极寻求与更多同行企业的合作机会,共同打造更加高效、稳定、绿色的中欧跨里海运输通道,为推动中欧贸易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。”

IRU经联合国授权管理TIR系统。我们将持续携手各方,促进通道沿线行业交流及合作,不断提升沿线互联互通水平,助力更多中国承运人在通道沿线开展TIR运输,共同推动中欧跨里海直达快运高质量发展。